首頁 > 科教文衛(wèi)

西工大團隊在飛行器減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3年03月28日 09:34 中國新聞網
仿沙壟舌形分形結構貼膜與結構顯示圖!∥鞅惫I(yè)大學供圖
仿沙壟舌形分形結構貼膜與結構顯示圖。 西北工業(yè)大學供圖

  中新網西安3月27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工業(yè)大學獲悉,該?仗煳⒓{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團隊日前在飛行器減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團隊通過模仿庫姆塔格沙漠特有的舌狀分形沙壟結構,設計出仿沙壟舌形多層分形減阻微納結構。該結構減阻率較之前國際報道的最好水平提高了52%,減阻風向攝動角度從35°增加到了60°,減阻性能已突破半世紀以來小肋氣動減阻技術性能極限。

仿沙壟舌形分形結構設計圖。 西北工業(yè)大學供圖
仿沙壟舌形分形結構設計圖!∥鞅惫I(yè)大學供圖

  據介紹,減阻是航空航天領域長期關注的焦點,不僅影響著飛行器氣動外形設計與布局優(yōu)化,更對飛行器節(jié)能減排、降低運行成本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區(qū)別于通過改變飛機氣動布局實現(xiàn)減阻的傳統(tǒng)手段,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針對改變飛機表面微觀結構實現(xiàn)減阻開展了深入研究。如漢莎航空技術公司通過仿生“鯊魚皮”研制出一款飛機“貼膜”,經試驗應用于波音747-400飛機上,可有效降低飛行摩擦阻力。

  但仿生“鯊魚皮”結構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氣動減阻率較低、風向魯棒性較差等問題,即在風向發(fā)生變化時很難繼續(xù)保持原有的氣動減阻性能。為此空天微納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苑偉政教授與何洋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支持下,經過長期比對分析,基于相似準則提取條件特征,最終在茫茫沙漠找到了解決方案。

  談及為何選擇沙漠作為仿生對象,何洋表示,沙粒在風的搬運堆積下自然形成沙壟,并在沙壟表面形成了具有一定起伏規(guī)律的地貌結構。而自然界遵循最小阻力原則,即所有的物質都會沿著最小阻力路徑運動。這說明風在通過這些地貌結構形成的路徑中時能量損失最小,也就意味著這種沙壟結構表面對風的阻力最小。

團隊正在開展試驗!∥鞅惫I(yè)大學供圖
團隊正在開展試驗!∥鞅惫I(yè)大學供圖

  研究團隊基于無量綱粘性長度的縮放,經建模及模擬驗證設計出了仿沙壟分形微納結構。針對現(xiàn)有的微納結構加工方式靈活度低、難以實現(xiàn)復雜構型加工的問題,團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基于多重掩模的三重光刻方法,有效提升加工精度與效率,實現(xiàn)了多層高深異構復合微結構的精確制造。

  此外,團隊自主研發(fā)、設計搭建了國際首座高分辨力微納減阻測量風洞,為微納結構流動測量提供有效手段。

實驗室已建成的微納減阻測量風洞!∥鞅惫I(yè)大學供圖
實驗室已建成的微納減阻測量風洞!∥鞅惫I(yè)大學供圖

  經多輪試驗與結構優(yōu)化,最終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出具檢測報告表明:“仿沙壟減阻微納結構蒙皮具有顯著的減阻效果,超過已知公開報道的最高水平!眻F隊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仿沙壟氣動減阻分形微納結構及其制造技術”也以“優(yōu)秀”結題,評議專家高度評價該項目為,“研究工作取得突出結果,建議拓展工程應用。”

  “下一步,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讓科研成果在大飛機、高鐵、風力發(fā)電等多個領域投入使用,為節(jié)能減排、助力實現(xiàn)‘雙碳’目標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痹穫フ硎。(完)

責任編輯:黨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