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首頁 > 生活資訊

學!皽p負”家庭“增負”?4條建議給家長“松綁”
2024年04月28日 10:21 人民網

  家長輔導作業(yè)被氣到進醫(yī)院,家長熬夜加班加點“幫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yè),孩子的作業(yè)需要家長檢查、批改……近年來,相關話題不時見諸媒體,學!皽p負”家庭“增負”的怪圈引發(fā)關注。

  其中,日益突出的線下輔導負擔是家長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校外培訓機構得到整治和規(guī)范后,課后輔導工作很大一部分由家長負責,很多家庭不堪其負;無處不在的線上教育負擔是家長們反映的又一焦點,隨著社交媒體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家校間的溝通形式和內容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家長需要承擔的教育負擔也體現在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線上任務上。盡管“減負”改革強力推進,部分家長仍然難以適應“慢節(jié)奏”的教育觀念。許多家長抱著“吃得苦中苦”的執(zhí)念,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惜花費巨資參與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卻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個性發(fā)展。

  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從更廣闊的視域審視教育“減負”,關注家庭教育負擔問題。教育改革的初衷是減輕學生負擔,但不能為了達成“減負”指標而“拆東墻補西墻”,減輕了學生負擔卻增加了家庭教育壓力。各地在推進教育“減負”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教育改革對不同群體、受眾的影響,更深入、更細致、更具體地推進“減負”工作,確保這一改革真正造福廣大學生和家庭。

  具體來說,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減輕中小學階段家長的教育負擔:

  第一,轉變教育模式,讓負擔切實減少而非轉移。為更好推動“減負”,需要多展開社會調研,了解真實情況,而不是讓減輕教育負擔停留在表面。同時轉變教育模式,在課后服務方面,學?梢蚤_展課后體育課、實踐課等,而非將課后服務作為新的教學課堂;在課后作業(yè)方面,應提倡作業(yè)由“量”到“質”的轉變,多做有效作業(y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作業(yè)布置方面,學校要給予老師充足的作業(yè)批改時間,切勿將作業(yè)輔導和批改的重擔落到家長身上。

  第二,規(guī)范教育選拔標準,告別“掐尖招生”!皽p負”指向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以及課外培訓負擔,但在考試的難度和標準方面卻沒有進行因勢利導的更新。要進一步規(guī)范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選拔”,把標準從各類“掐尖招生”向國家政策提出的目標方向推進、落實。

  第三,發(fā)揮教育供給作用,因地制宜提供“定制”服務。切實減輕家長教育負擔,確保學校而非家長始終是教育的主陣地。各地要根據自身教育發(fā)展實際進行相應的“減負”而非“一刀切”。要充分認識到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教育資源之間的差異,在一些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不能將最基本的教育供給也“減”掉。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教育供給要“開足馬力”,同時要發(fā)揮技術的力量,向欠發(fā)達地區(qū)供給優(yōu)質教育資源。

  第四,明晰教育理念,告別“超前學習”焦慮。部分地區(qū)仍存在四、五年級學習初中課程,初中“預習”高中課程的現象。一面喊著“減負”,一面在教學節(jié)奏上仍按照原本的路線走,減輕的校內負擔就需要由家長來填補。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明晰教育的意義:要培養(yǎng)能思考、會創(chuàng)新又兼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非“唯快論”“唯分數”“唯簡歷”的應試人才。同時,要通過有效的政策工具化解“超前學習”的教育焦慮,家長與學校之間也要形成良性的溝通互動機制,助力形成“慢”節(jié)奏的教育理念。

  教育“減負”不只是減輕孩子的負擔,也需要重視減輕家庭的負擔。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中國政府發(fā)展聯合研究中心

  本文系教育部司局專項課題《“雙減”的政策效果評估與優(yōu)化路徑探索》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王雨蜻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 群眾新聞網 西部網 西安日報 華商網 西西新聞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